欢迎访问小城生活网,我们专注于分享生活日常的小常识.
首页 > 民俗文化 > 内容

《红楼梦》中,造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8-14 22:10 来源:豆瓣 编辑:风雨中的明白 阅读次数:
字号: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造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贾府被抄家了,造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惨状。府里的丫头,小姐卖的卖,出家的出家。还有随主子殉情的。到处哭声。

其他网友观点

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饮用的香茗“千红一窟”与美酒“万艳同杯”的谐音也。警幻仙子受荣宁二公的嘱托,希望通过 “醉以灵酒,沁以仙茗”,使得宝玉能够“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作好贾府的接班人。

要想探究“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根源所在,首先要厘清哭之为何、悲之所在,才能把握住这红楼一梦的精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那是为大观园群芳诸艳的红颜薄命,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多舛,一切至情至爱女子的终究毁灭与陨落而哭泣与悲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它是“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意难忘,“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恨难平;它是“元、迎、探、惜”散落天涯的一生叹息,也是“湘江水逝楚云飞”的千般无奈,和“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万分委屈;还有大观园那些如花美眷生命枯萎的命运悲歌。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道出了作者曹雪芹对于他笔下女子悲情命运所怀有的悲悯情怀。曹雪芹著书的本意是为闺阁女子立传,他借助宝玉天生中就存有“意淫”之情这一人物形象,以此来表达他对当时女子的尊重、欣赏以及同情。而造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一,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于女儿清爽的迫害,是时也。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离不开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泪尽而亡的林妹妹,死于俗世对自由恋爱的禁锢;温柔可人的贾迎春,死于“误嫁中山狼”的男权压迫;风流绰约的秦可卿,死于扒灰的胁迫。面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桎梏,这些清爽的女子只能任由其摆布。

敏探春即使看透家族的自杀自灭是贾府走向衰落的前兆,也只能接受时代赋予的父母之命,远嫁他乡。她那番但凡自己是个男子也要出去闯闯的呐喊,终究被男权社会的嫡庶有别和男尊女卑所扼杀。而尊贵如元春,一入宫门深似海,最终也逃不过王权的殉葬。“槁木死灰”的李纨,只能恪守封建礼法,成为贤女节妇的典范。为了这个虚名,李纨虚度了大好的青春,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寂寞。等到宝玉大婚的喜庆时刻,碍于寡妇的身份还要躲避起来。也正因为如此,她成为了林妹妹最后的收尸人。

清高如妙玉,最后却躲不过被强盗掳走的悲剧命运。灵巧如晴雯,终究在抄检大观园的家族内斗之中,成为他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无辜担了虚名而撒手人寰。而温柔如鸳鸯,一直被贾赦觊觎。善良如平儿,也要在贾琏的花心与凤姐的威严之中求生存。大观园的这些如花美眷,以各自的方式艰难地寻求着自我生存的意义。在大观园这所青春王国的庇护下,她们或许有过绚烂明媚的自我绽放,但终究无法摆脱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时代所笼罩上的悲凉之雾,永远无法逃离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她们的束缚。

不管贾府处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还是处于大厦将倾、狂澜即倒的衰落时期,男尊女卑的社会烙印一直都存在。它不会因为贾府的衰亡而消逝,也不会因为宝玉的离去而去除,女儿清爽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

其二,万境归空的思想主题注定了红颜薄命的悲剧,是命也。

曹雪芹书写的红楼一梦,是他自身经历过的繁华旧梦。经历了贾府的由盛转衰,目睹了富贵荣辱的烟消云散,他得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体悟,那就是“盛席华筵终散场”的悲凉。这种悲凉,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虚无;是“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空明。

而大观园的金陵十二钗,本就是太虚幻境薄命司里的女子。曹公祭奠的繁华旧梦,不只有荣辱富贵,还有关于美好生命的毁灭与陨落。“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正是曹雪芹对于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美学祭奠,是历经红尘而勘破放下的慧根禅机。这些女子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度化宝玉而来。宝玉在她们身上,感受到女儿的清爽与尊贵,体悟到女儿的情深与坚贞。从龄官那里,宝玉悟到了“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在宝钗的点拨下,宝玉悟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最终晴雯被撵,黛玉早逝,大观园里的女子散落天涯,宝玉经历了这种彻骨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痛,才能顿悟禅机,选择遁入空门来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宝玉悟到的“空”与“净”,是他经历了这些闺阁女子的纯净与深情之后,才能得到的生命体悟。这种“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生命体悟,经过曹雪芹的演绎,也就不在局限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悲剧。“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拥有了超越时代的美学价值与悲剧意义。这种关于美好消失与陨落的祭奠与怀念,如今的时代也不曾缺少。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象征了人类对于人性美和悲剧美的祭奠。美好终将陨落,这是人类无法抗衡的命运悲剧。大观园的女子逃离不了,如今的我们也无法摆脱。我们只能如拥有“意淫之情”的宝玉,去尊重与欣赏一切美好的生命,而不分高低贵贱之别。

总之,“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源于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于拥有着至情至爱清爽女子的迫害,那是无法摆脱的时代烙印;也源于作者对于美好生命终将陨落的祭奠与怀念,具有超越时代的美学价值和意义,焕发出人性之美与悲剧之美。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时也,也是命也。曹雪芹用这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一梦,表达出对于女儿清爽和女儿尊贵的欣赏与赞颂,同时饱含了他对于人性与生命的悲悯情怀,具有超越时代的重要意义。

其他网友观点

原文中为“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作者采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窟”谐 “哭”,“杯”谐“悲”音,意思也很好理解,对应“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是一种隐喻的表现手法,暗示着大观园的姐妹们最后的悲惨命运。造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分析:

第一,作者在向封建传统观念宣战

在书中的开篇,通过一僧一道以及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作者交待了《红楼梦》与以往“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之处。曹雪芹通过对“几个异样女子”的心灵诉求,宣扬了男女之间应当重新确立“平等相待、相互扶持、共享温馨”的价值观以及情爱观。

书中的女性都是太虚幻境薄命司上的女子,这是一个悲剧的总基调。而作者在书中把女性塑造的很别具一格,抬高了女性的地位。这样的女子们本应该拥有一个幸福完美的人生,但是,在书中女子的命运则恰恰相反,命运的结局都成了悲剧命运的代言人。

什么是悲剧?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各位名家对悲剧的叙述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的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既标出了事物的两极,又标出了两极从有到无的变迁、冲突和毁灭的过程。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众女性,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书写的人生悲剧。悲剧的时代造成了时代的悲剧,封建社会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封建正统文化,通常人的道德、人情以及境遇,造成了人物性格的悲剧。

作为伦理型的中国文化,通常将人置于很高的地位,把人与天地等量齐观。中国文化系统中的“重人”意识,强调的是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而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这样就容易造成缺乏个性意识的人格,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得人的价格”。

在这种“重人”的文化意识下造成的悲剧,很显然,曹雪芹意识到了,他把这种意识写进了小说里,从而引起人们的深思,并试图促使人们反省。

第二,加深作品本身的内涵与厚度
在一个时代下,个人的命运都离不开时代命运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朝代的更替,王朝的盛与衰,同时存在而又彼此包含。盛极而衰总是呈现一种螺旋式的发展,对于清王朝也是一样,虽然历史上有著名的“康乾盛世”,但其弊端也不可忽略。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罕见的箝制与麻醉政策。同时,对于拥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荒淫与奢靡之风盛行,加剧了腐败。这样的现象加剧了封建社会下的阶级矛盾,也使一些贵族世家走向破败。

《红楼梦》里的荣宁二府,是开国功臣之后,也是康乾时期贵族世家的典型代表,但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宁二府时,“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曹雪芹通过冷子兴的口,全面而又深刻揭示了贾府,这个贵族之家必然走向衰败的悲剧命运。

而作为这个贵族之家的子女们,可以说无人能从一个时代的衰落中,获得个人的新生。尤其是女性,在一个下滑的大时代背景下,在一个腐化堕落的衰败的家族之中,更无力对自己的命运进行最起码的捍卫。所以,我们看到贾迎春婚姻的悲剧,贾母无力去管,贾政心有余而力不足,被亲生父亲出卖,对家暴连最起码的抵抗力都没有。这是正统文化之下的无个人意识的性格悲剧,也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更是她的人生的悲剧。

所以,大观园女儿们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悲剧命运,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深刻,更具有典型意义。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